6月22日上午,年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在长沙启动。
食品安全问题是新时代广大人民最关切的民生之一。近年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围绕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评估、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为湖南连续8年没有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保持食品安全稳定向好态势作出了积极贡献。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科副主任医师梁进军提醒,夏季来临,市民应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预防食源性疾病,关键是遵循食品安全五要点。”梁进军提醒,餐前便后要洗手,做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洗手,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刀具、抹布、砧板也需要仔细清洁消毒,避免成为污染源;最好使用两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冰箱里存放的剩菜、剩饭不宜储存太久,超过24小时就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最好不超过两小时,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长时间化冻;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和变质的食物,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自来水冲洗水果和蔬菜。
梁进军介绍,除了常见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家庭还应防范以下常见的食物中毒或认识误区。
1、毒蘑菇
野生蘑菇中有毒和无毒的品种外观相似,肉眼鉴别困难。毒蘑菇的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多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无特效疗法。目前,毒蘑菇中毒是我省引起死亡最多的一种食源性疾病。切记不可依靠颜色和颜值来分辨野生蘑菇是否有毒,要从根本上杜绝毒蘑菇中毒,不采不吃恐怕是最保险的办法。
2、乌头
民间常用来制备药膳食品,含剧毒乌头碱,炮制不当或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是我省有毒植物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家庭制备药膳食品一定要在中药师或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作。
3、野菜
误采、误食、一次进食量过大或制作不当是引起野菜中毒的主要原因,多发生在郊区和农村地区。常见种类有海芋、桐油果、黄花菜、陆商、毒芹菜等。不采、不吃不认识的野菜、野果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4、四季豆
四季豆中毒的原因是由于加热不彻底,没有彻底破坏其含有的皂甙和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多发生在家庭和集体食堂(特别是工地食堂)。四季豆中毒可防可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烧熟煮透,一次炒的量较大时,一定要翻炒均匀。
5、发芽土豆
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时,其含有的龙葵素含量就会增加,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土豆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就不能食用。发芽很少的土豆可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部分,切好后放水中泡半小时左右,可去除毒素。土豆应贮存在低温、通风、无直射阳光的地方。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通讯员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