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鲜花竞相绽放,美如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有这样一位女性艺术家,她也是爱花之人,并擅长画花。年11月,她的作品《曼陀罗/白花1号》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美国艺术”专拍中,以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成为当时全球最贵的女性画作。
《曼陀罗/白花1号》年
她就是——美国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
乔治亚·欧姬芙
(年11月15日-年3月6日)
“我10岁
就想当艺术家了”
年,欧姬芙生于美国的一个农场家庭,并且在幼时就展现了独特的艺术天赋,其作品时常在学校获奖。
10岁时,欧姬芙便立志,要成为一个艺术家。
欧姬芙的全家福年
年,欧姬芙进入芝加哥艺术学院深造,2年后前往纽约参加艺术学生联盟。
欧姬芙早期作品
年,欧姬芙师从威廉·马里特·切斯(美国画家),并凭借油画作品《无题》获得了威廉·马里特·切斯奖。
《无题》
同年,欧姬芙在纽约画廊观赏雕塑家罗丹的水彩画展时,遇到了她未来的先生,也就是画廊主人兼摄影家——阿尔弗雷德·史蒂格利兹。
阿尔弗雷德·史蒂格利兹
他们初次相遇时,欧姬芙就被史蒂格利兹的审美趣味深深吸引,并成为他的摄影杂志《摄影作品》的忠实订阅者。尽管当时史蒂格利兹已经有了妻子,但他们俩仍坠入了爱河,开始疯狂地写信。据说,他们俩写的情书超过了页。
因为无法拒绝欧姬芙的魅力,史蒂格利兹与他的妻子离婚,并于年和欧姬芙开始了他的第二段婚姻。
婚后,欧姬芙开始了她日后最广为人知的创作——《花卉》系列。这些画作在年展出时,将欧姬芙推到绘画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也奠定了她作为19世纪20年代美国代表性画家的地位。
“把微不足道的花
都画下来”
《红色美人蕉》年
那时,欧姬芙的花卉受到了热烈追捧,《两只粉红色的浪漫海芋》以美元价格被售出,成为当时在世艺术家画作的最高纪录。
《两只粉红色的浪漫海芋》年
《花卉》系列是欧姬芙最主要的代表作。她对花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笔下的花看上去都像是通过放大镜呈现出来的,使人不得不仔细地端详它们。
《木槿花与缅栀花》年
在欧姬芙看来,花朵在城市中微不足道,但她相信每个人都会与它们产生某种连接。因此她告诉自己——要把它们画下来,记录那些微小的生命。
《曼陀罗草》年
花朵在画面中被放大,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广袤之感。站在作品前,观众仿佛都如昆虫一般渺小。
《白色马蹄莲》
欧姬芙用画笔表达了如花朵般无畏、坦率的自我审视态度,也展现了一名完全来自女性,而不同于男性的独特视角。
这里是
一种质朴的救赎
年,欧姬芙第一次来到新墨西哥州。在这里,她发现了一块新的生活圣地,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色彩强烈地吸引着她。
新墨西哥州景象
随后几年,欧姬芙几乎每个夏天都会到新墨西哥州度假,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深入这些地景,画下速写。冬天当她回到曼哈顿,她又凭借记忆进行创作。
在欧姬芙看来,新墨西哥州不是一处逃逸城市、回归山野的地方,而是一种质朴的救赎,是在自己所爱的事业上不懈奋斗。从此,她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那里度过:旅行、居住、创作……那里成为了她灵魂的栖息地。
年7月13日,史蒂格利兹去世。在处理完史蒂格利兹的财产后,欧姬芙离开纽约回到新墨西哥州,彻底地将自己投身于这片土地。
20世纪50年代,欧姬芙画了许多泥砖屋等建筑景观主题,还有荒漠夜色、黄昏与较小型的意像作品等。
《我的后院》年
沙漠中的动物头骨,也在欧姬芙的笔下呈现出别样的优美姿态。
年逾古稀的欧姬芙再次在美国大地掀起“欧姬芙热”。此时的她,名气甚至超过了全盛时期。几乎人人都知道,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住着“本世纪最杰出的女画家”,也不少人慕名前去拜访。
坊间盛传这样一则故事:某日,一群年轻的仰慕者千里迢迢来到阿比丘。他们敲开欧姬芙的房门,兴奋地说:“欧姬芙小姐,我们是专程远道而来看你的。”欧姬芙却冷冷地说:“好吧,这是我的正面,”转身之后,又说,“这是我的背面。”然后,当着众人的面,把门关上。
同样的不近人情,也被用在毕加索身上。她拒绝了毕加索见面的请求。
年,只有26岁的草间弥生写信给已68岁的欧姬芙寻求帮助:“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你为我指路……”
欧姬芙回信给草间弥生,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草间弥生无疑是幸运的。
年轻时期的草间弥生
年,欧姬芙66岁。她历时三个月环球旅行,足迹遍及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和中东各国,一年后又造访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柬埔寨、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被问起旅行的目的,她说只是想知道自己是否住在合适的地方。
而66岁,对欧姬芙而言,一切也才刚刚开始。
年秋天,欧姬芙已经84岁。年轻的陶瓷手工艺者尚·汉密尔顿来到欧姬芙身边,成为了她最信赖的密友、伴侣和商业经纪人,直到去世。
欧姬芙与汉密尔顿
年,欧姬芙逝世,享年98岁。如她所愿,死后火化,骨灰随风。
欧姬芙执着、坚定,永远不会被任何观念和潮流所淹没。对她影响最大的美国前卫艺术先驱史蒂格利兹,即使后来成为她的丈夫,也未能真正改变她的心灵之旅,她的艺术始终是按自己的逻辑发展。而她的巨大的成功,源于她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及为此要舍弃什么。
图文来源于网络
--最底部有评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免责声明·
编辑/制作:徐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