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是国内外园艺界非常重视的观赏植物。国际上将矮生种用于盆栽、花坛观赏,高秆种用作切花观赏。翠菊在中国主要用于盆栽和庭园观赏较多,已成为重要的盆栽花卉之一。
翠菊的矮生品种适宜于花坛布置和盆栽,高秆品种常用于切花。如用紫蓝色翠菊瓶插、装饰窗台,显得古朴高雅。若以黄色翠菊和石斛为主花,配以丝石竹、肾蕨、海芋进行壁插,素中带艳,充满时代感。翠菊盆栽显得古朴高雅,球状型翠菊玲球可爱,用它摆放窗台、阳台和花架,异常新奇。群体配置广场、花坛、厅堂,清新悦目,富有时代气息。翠菊还有不少优良切花品种,当外层小花开始开放时采切,湿贮于水中,在0-4℃下,可贮存1-2周。
翠菊是阳台及屋顶花园等微型空间绿化美化的优质植物。具有花色丰富、花期长、观赏效果良好等特点。
翠菊在与其他景观植物搭配造景时,常应用作前景观花卉,其后以高大花卉或花灌木作背景,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美和不同色彩的组合美。
翠菊均采用种子繁殖,条播易出苗。在14-16度条件下4天发芽,10天左右出苗。一般多春播,也可夏播和秋播,播后2-3个月就能开花。可根据需要分批播种控制花期。矮型种2-3月在温室内播种或3月在阳畦内播种,5-6月即可开花;4-5月露地播种7-8月开花;7月上旬播种,可在"十一"开花;8月上中旬播种,幼苗在冷床中越冬,翌年"五一"开花。中型品种5-6月播种,8-9月开花;8月播种需冷床越冬,翌年5-6月开花。高型品种春夏皆可播种,均于秋季开花,但以初夏播种为宜,早播种开花时株高叶老,下部叶枯黄。
栽培技术翠菊幼苗期间移植2-3次,可使茎杆粗实,棵形丰满,须根繁密,抗旱、抗涝、抗倒伏。春播幼苗长高至5-10米,播后一个月左右时可移苗,播后两个月左右定植。育苗期间灌水2-3次,松土一次。定植后灌水2-3次,然后松土、雨后松土。一般定植后和开花前进行追肥灌水。要注重中耕保墒,以免浇水过多或雨水过多而土壤过湿,植株徒长、倒伏或发生病害。当枝端现蕾后应少浇水,以抑制主枝伸长,促进侧枝生长,待侧枝长至2-3厘米时,再略增加水分,使株型丰满。追肥以磷、钾肥为主。不要连作,也不宜在种过其它菊科植物的地块播种或栽苗,以保证其健壮生长,需隔3-4年栽植一次。盆栽宜每年换新土一次。
病虫防治锈病:可拔除并销毁病株,喷到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到倍敌锈钠。
黑斑病:发病后应及时拔除销毁病株并喷洒7%托布津倍液防治。
病毒病:需要及时拔除并销魂病株,同时应消灭传播病毒的昆虫。
立枯病:种子播前进行消毒,可以用到0倍升汞水浸泡半小时,不使土壤过湿,适当多施点磷钾肥,及时拔除病株烧掉,用倍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
翠菊枯萎病:是翠菊发生普遍的严重病害,自苗期至开花期均可发生。植株发病后迅速枯萎死亡。幼苗受侵染后,可能在1周内发病,也可能直到植株成年也不发病。幼小植株发病时,叶片全部萎蔫,根系常发生程度不同的腐烂。感病成株,发病初期叶片变为淡黄绿色,下部叶片首先萎蔫,茎上出现褐色长条斑,有时仅在植株的一侧表现症状,根系常全部腐烂,最后导致整株萎蔫死亡。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②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合理施肥,氮肥不要过多。避免连作。③用福尔马林和热力进行土壤消毒。④避免农具等将苗床上的病菌带到净土中。⑤选用抗病品种。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灌根。
喜欢的点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yuf.com/hytz/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