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耳芋,也被称为大野芋,属于天南星科、大野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根茎呈倒圆锥形,直立,因叶子的形状类似于大象的耳朵而得名。象耳芋的叶丛生,叶柄淡绿色并具有白粉,长度可以达到1.5米。其叶片形状为长圆状心形或卵状心形,常见于沟谷地带,林下湿地.
象耳芋在野外和室内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海芋,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生境和外形相似,并因其丰富多彩的颜色和独特的形状,如看上去霸气威武,观赏价值极高,是不错的一种景观植物。
象耳芋,也被称为大野芋,
属于天南星科、芋属草本植物。
它的根茎呈倒圆锥形,
直立,叶子巨大,
形状类似于大象的耳朵,
因此得名象耳芋。
象耳芋的株型硕大,
色彩丰富,形状特异,
看上去霸气威武,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名字来源象耳芋的名字来源于
其独特的叶子形状,
类似于大象的耳朵。
这种形象的比喻使得
象耳芋在植物界中独树一帜,
易于辨认和记忆。
学史象耳芋的学名是
Colocasiagigantea(Blume)Hook.,
属于天南星科、大野芋属常绿草本植物。
分布于马来群岛、中南半岛、
美洲、日本和中国。
大野芋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
广东、福建、江西等地。
大野芋始载于《唐本草》
花期4-6月,果期9月。
特点象耳芋的特点主要体现
在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色彩上。
它的叶子巨大,
呈长圆状心形或卵状心形,
颜色丰富多彩,
看上去非常霸气威武。
应用象耳芋因其独特的
形态和高观赏价值,
在景观应用上,
象耳芋的植株高大,
叶大如伞,
非常适合用于营造热带景观。
同时,它也逐渐受到了
室内家居的喜爱。
象耳芋的叶片还可以
用来遮阳遮雨,
象耳芋的根茎富含淀粉,
可以作为工业原料。
象耳芋的叶柄也
可以生吃、凉拌、
做汤、炒食和煮食,
其叶片则常被用作猪饲料。
养护1.盆土:盆土应使用肥沃的园土或塘泥土,以保证植株的营养需求。
2.换盆:每隔2年应在春季进行换盆,以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态。
3.浇水:在生长期内应保持土壤湿润,最好能做到经常喷洒水雾,增加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在70-80%时有利于叶片的生长发育。
4.施肥:在5-9月的生长旺盛期,每15天应施1次腐熟的饼肥水。需要注意的是,氮肥不能过量,否则叶片会伸长、变薄,容易折断或倒伏。
5.光照:象耳芋需要半日照的环境,如果种于强光下需要部分遮阴。
6.修剪:在生长期内,应及时剪除枯黄叶和断叶,以保持植株的美观和健康。
7、温度:大野芋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其适应的温度范围一般在23-30摄氏度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大野芋的生长会比较旺盛。大野芋对于寒冷的耐性很差,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大野芋可能会遭受冻害。因此,在冬季低温时,需要特别注意采取保暖措施,避免大野芋受到冻害。象耳芋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其保护状况为近危(NT),因此,在种植和使用象耳芋时,应尊重其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其生态环境。
说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
#春日解忧杂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