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李现的《河神》上线了,
新一季里的“小河神”由“展博”金世纪饰演。
《河神》取材自“天下霸唱”小说《河神》系列。
刚开场小河神和他的兄弟,张铭恩饰演的丁卯就遇到了生命威胁。
他俩的死对头上个厕所,身体便断为2截。
死对头的小弟认定是他俩就是杀人犯,要求限期3日为限,3日一过如果找不到真凶,那就用活人献祭。
已知死对头是死在和老婆的生日饭局上,可饭局上的酒菜无毒,只是多出了一副汤碗,而这汤碗又是第三人,当红戏子的常备之物。
丁卯探访死对头家,得知死对头因为成天喝醉闹事,导致夫妻感情淡漠,妻子甚至在枕头下藏了一把剪刀。
可目前并无证据证明是夫人杀人。
此时怪事发现,这戏子用了几年的煮锅,竟然变成了金锅。
而小河神夜探鬼市又发现,戏子曾在几天前花费重金购买了“观音莲”,也就是海芋。
海芋虽为观赏类植物,但入口有毒。
于是事情水落石出:观音莲平时无毒,但遇血化骨;而死对头又患有严重的胃溃疡,胃部大量出血。再遇上观音莲,便断成了2截。
这样看,《河神》似乎和普通的破案剧没啥区别。
但它多了一股“江湖味”。
故事发生在xxx的天津,外国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碰撞:专门砍头的菜市口,被装上了霓虹灯;
民间传统消灾仪式“跳大神”与代表现代医学的“红十字”会共存于同一时空。
最好笑是死者小弟来寻仇这段,代表现代法律的警察和代表江湖义气的黑帮相遇,这命案到底要怎么破?
结果还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江湖案,江湖断。
“三日入殓,以殓日为限;查出真凶洗自己的罪;查不出,以死谢罪。”
三日为限,暂时未找到真凶。
小河神兄弟丁卯二话没说躺进棺材活人献祭,丁卯的弟兄们即使想为兄弟报仇,也得等兄弟死后再动手。
而当小河神最终破案,凶手并非丁卯后;对家小弟二话没说,按照江湖规矩,拿出斧头准备自断一臂。
看似不可理喻,可这种“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争议解决方式,在老天津帮派里很常见:
天下霸唱在《河神》里绘声绘色描述过一场帮派械斗:
两帮约在晚上,按照老规矩,A帮先出来一个,自己往自己肚子上捅一刀,划开肚皮,拽出白花花的肚肠子给对方看。
B帮就要比对方还狠,上去拿菜刀把自己胳膊砍下来一条,血如泉涌毫不在乎,还拎着刚砍下来的胳膊,亲自摆到钩子帮那伙人的面前:“送各位一份见面礼。”
A帮不能示弱,因为稍一含糊,往后别想在这地方混了,也得接着派人。双方各出狠招,你砍胳膊我卸大腿,到后来干脆支上一口滚沸的油锅,等热油煮开了,投进去一枚铜钱,A帮派出一个人,光着膀子伸出胳膊往滚油锅里捞铜钱,即使动作再快,捞出铜钱之后那条胳膊也炸熟了,照样面不改色。
B帮也出来一个脚夫,站到热油锅跟前正琢磨呢,要怎么做才能不输给火神庙,B帮的大把头便在后头飞起一脚,把这名脚夫踹进了滚开的油锅。
A帮一瞧有种,敢往油锅里扔活人,双方就比着往油锅里扔活人,那活人下到油锅里,冒股黑烟这人就没了,到锅里捞只能捞出些残余的油渣。
比到最后分不出高低,想不出比活人下油锅更狠的招儿了,两拨人抄家伙群殴是武比,死伤了一百多人,地上倒下二十来具尸体,伤的缺胳膊断腿,一个个都跟血葫芦相似。
闹的这么厉害,官面儿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货场码头的脚行之争,从前清以来官府就默许了,不管死伤多少人,各双方脚行自行承担。
后来A帮抗不住了,停下械斗,答应不再插手东货场六号门,B帮这边一看对方服了,也不死缠烂打,死伤各安天命,过后绝不寻仇,还要掏钱给钩子帮买药治伤,以及安葬死者。
天下霸唱的《河神》原著小说,更像天津评书先生在说故事,它没有强情节,整本书只是从主角“郭德友”的角度说了几个互不相干的民间小故事。
可它趣也就趣在那股民间野史的“糙味”。
第一部里李现每次“点烟鸣冤”,梦境里都会出现一个泥塑娃娃。
郭得友人称“郭二哥”,而大哥,就是这泥塑娃娃。
这也是有历史依据的。
旧社会有种“拴娃娃”的风俗,如果两口子结婚之后很长时间没孩子,可以到天后宫妈祖庙里许愿求子。
天后娘娘的神坛上有很多泥塑娃娃,全开过光,相貌各不相同。求子的夫妻交够了香火钱,相中哪个泥娃娃,便拿红绳拴上带回家,把这泥胎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
往后两口子有了孩子,家中这泥娃娃就是老大,生下来的孩子是老二,故将泥娃娃称为娃娃大哥。
随着弟弟的成长,年年都要将“娃娃大哥”送到天后宫附近的娃娃铺去“洗”。
所谓“洗娃娃”就是花钱从娃娃铺里换个新的“娃娃大哥”回来。到了娶妻的年纪,还得再娶个女子形态的泥娃娃回家回家凑成双。因为家里的孩子行二,如果大哥没娶,二弟却提前成亲,显得不合规矩。”
久而久之娃娃大哥甚至被“洗”成老太爷,身穿长袍马褂,蓄起胡须变成大伯子,逢年过节全家供奉。
一直到弟弟终老,娃娃大哥才被家人厚葬升天。据说在那些老年头里,天津卫四世同堂的家庭里甚至不乏百岁高龄的“娃娃大哥”。
可能是考虑到这民间习俗涉及“封建迷信”有些敏感,《河神2》里删去了“娃娃大哥”的戏份,主角图还得对“点烟辨冤”的迷信行为做出科学解释:
但我觉得,这些被删去的“迷信”,反而是活生生的历史。
有一个对比,近年来影视行业突飞猛进的台湾。仔细盘点下竟然发现,近年来台湾优质恐怖片,几乎都以当地传说为打底。
《红衣小女孩》拍了2部,第一部里的“厉鬼”就是取材自当地民俗传说里的“魔童仔”,这是专门诱拐人的小妖怪;
《尸忆》故事围绕“冥婚”的民间传统:男主角无意中捡到路边掉落的红包,却被选中为冥婚对象。
民俗中女子未嫁而亡会对家族不利,得在死后给她择一门好亲事。至于这新郎的人选,就是谁捡到红包谁倒霉了。
千禧年后恐怖片的顶峰《双瞳》则是以“道家成仙”为故事打底。全片并无恐怖画面,看完却能瘆人到盛夏流冷汗。
在道教一派中,主张地狱有五种,分别为寒冰狱、火坑狱、抽肠狱、剜心狱,还有拔舌狱,经过五狱劫数试炼后,就是第六道,修炼成仙。
可如果真经历这五狱,估计还没飞升人就没了。于是有个道士想出法子:犯了罪恶,不人不鬼的人,这种人叫“人魈”。找出人魈,然后按照地狱刑罚,把他们打入地狱,便能得到自己飞升。
于是电影中疯狂的信众,活生生把人舌头拔掉、掏出肠子洗干净再塞回肚子里缝合好、甚至最后和警察械斗,人头和大腿像块橡皮泥一般被削掉;
电影最吓人的并非这些残忍的升仙仪式,而是人类为了虚无缥缈的“成仙”究竟能有多癫狂?
当然,如果你看过《唐人街探案2》,可能会对这部分剧情简介很熟悉,这也只能说明一件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终究能说好的,也只是自己的故事。
中国多民族融合,甚至每个地方的“鬼故事”风格都不同。
香港的,总逃不了哀怨的都市传说,而且似乎总和“吃”有关。
杨千嬅演过一部《饺子》,此饺子乃是流产而亡的死胎。传说中把死胎做成饺子吃下,便可重新回春。阔太太们对青春的极度苛求,竟然甚于吃人肉!
《潮州巷:吃卤水鹅的女人》里,妻子为了报复出轨的丈夫,就是把他的骨血混在那锅熬了多年的老卤里。说是恨,便是让他死无全尸;说是爱,便是让丈夫与那锅老卤融合在一起,既是活命的营生,又是生活的支柱。
同样是鬼,香港重利。
记忆中最深的一篇鬼故事,是囊中羞涩的上班族为了低租金租了间总有闹鬼传说的大楼,上班族确实也亲眼看见了怪事,可下个月他让人续租,原因无他:比鬼更怕的,是穷。
想来现在少见优秀的恐怖故事,大概也是因为:生活本身,比鬼怪恐怖多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