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芋 > 海芋主治 > 正文 > 正文

花雨满天李魁正天华堂变法与花鸟画成就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2/22 14:42:48
天华堂是花鸟画家李魁正的斋号。雅人深致,引青莲寓画室,志存高远,出入世间,洗尽铅华,如维摩精舍,堂开瓣香,花雨满天。入得画的境界,虚净空寂,直心广大,如读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清雅淡远,如品梅兰芳《天女散花》的萧散飘逸,各翻新声,别开洞天。李魁正从20世纪80年代起专业归队,入笔作画,在中国花鸟画上变法图新,几番探索,工笔画脱出旧体,没骨画创革新样,现代泼绘独领风骚,现代线描体大思精。耕耘采撷,集花成束。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花鸟画坛,天华堂因其开启了新时期工笔花鸟画的新风而有“擎旗者”之称;现代没骨与泼绘因其盛大气象引领了花鸟画的现代转型而有“风标独具”之评。现代线描因其“立今承古,立中融西”在理法上的双生双发而有“里程碑意义”之名。李魁正因其花鸟画变法“屡迁而返其初”的创造性思维对中国画推陈出新的启迪激发而有“学者型画家”之誉。玫瑰色交响68x68cm纸本设色年一工笔花鸟画是李魁正筑基治艺的专业。他的幼年,发蒙启智得益于父亲北京著名的参茸药材专家藏集的药苗草虫图书画本,又常随母亲江南织造刺绣名媛章氏耳濡目染花鸟绣品,喜欢上了花鸟图样,间得观赏临习其舅父,民国年间知名书画家章雪楼的图画稿样,由亲近而生兴趣,播下了治艺花鸟画的种子。读书课业,又得小学美术老师的爱重,领受观摩齐白石老人的亲笔示范,从此励志书画,用意始专。年小学毕业,先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初中班,再升高中部,六年筑基训练,扎根专业。年考入北京艺术学院,就读于工笔花鸟画大家于非闇高足俞致贞的门下,兼得俞氏同门田世光的师授,后转入中央美术学院专攻花鸟画。从附中到大学,十一年的学院科班教育,前后受教的名师有高亚光、杜渐、赵友萍、王德娟、卢沉、陈缘督、张安治、白雪石、梁树年、俞致贞、田世光、高冠华、郭味蕖、李苦禅、刘凌仓、陆鸿年、李斛、陶一清、李可染等不下二十余位,中西兼学,转益多师,功力渐深。李魁正说,这是他得天独厚的“学堂运”。禅意66x46cm纸本设色年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正待李魁正欲在工笔花鸟画上一展身手之际,文化大革命开始,于此期间他被分配到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当美工,被迫搁笔花鸟画。“文革”十年,又因无端的政治审查,先是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后又改放北京大兴县电影系统五七干校劳动监督。这段劳其筋骨的思想改造,给了他触及灵魂的人生体验。重提往事,李魁正说,这是他应该补的“人生课”。学堂运和人生课他都欣然。学院教育夯筑了扎实深厚的艺术根基,十年磨难是由一己私见而渐窥宏大的品质磨砺。唯得二者之惠,方能获知苏东坡“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胸怀境界。李魁正于八十年代重拾画笔,在花鸟画上发力振羽,该是于此甘苦味中蒙养措意,破壁超拔的。春深系列·飞瀑68x68cm纸本设色年李魁正属学院科班教育培养的第三代花鸟画家,既有临习古代花鸟画传统的经历,又全面接受过二十世纪以来融合中西而形成的新传统艺术的教育,更直接承传了于派以宋画体物传神为形质,略参西画造型,重笔勾勒,半带装饰的工笔花鸟画风格,他于其中浸润有年,体会渐深,可说是一位有传承“家数”的花鸟画家。看他盈箱成摞的草虫、鸟雀和花卉写生画稿,细笔入微,设色平匀,又不失生动,颇得于派写生三昧。而他起笔创作的《春晓》(年)、《欲曙》(年)等工笔重彩花鸟画,气格韵致皆能体现于派工笔讲究写生提炼,笔力传神,设色雅正的艺术特点。以荷花为题材的《玉妆》(年)一画,还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首次送展巴黎春季沙龙唯一的工笔花鸟画作品。若依此“家法”,驾轻就熟地走下去,相信也能画出精品力作,守道有成。但李魁正就此打住了,毅然决然按下了“自我作古”的休眠键。金果银衣x68cm纸本设色年所谓“自我作古”,就是离岸了远行,跳在庐山之外,不再泥于既有的家数成法。如李魁正直言的“宗传统”与“反传统”,二者是一体的两面,取其精华就是宗传统,去其糟粕就是反传统。话有所据,画史上举凡一味地守住传统家法者,都难以跳脱詹东图所警示的“入律”一门,一旦入律,离“匠人意致”应该不远了,这是历史的经验。以二十世纪新传统工笔花鸟画而论,优点是在宋代院画“精于体物传神”的基点上,兼得造型生动准确,风格雅正的特点,对于剔除晚清以来花鸟画的积弱习气有救弊振衰的作用,但也存在题材样式化和画法程式化的明显不足。又曾因一度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工笔花鸟画的寓兴传统被曲解为一味的莺歌燕舞、繁花似锦,甚至出现立意肤浅夸饰,题材单调陈旧,风格千篇一律的低俗化现象。不少工笔花鸟画,半似年画半花布。所以李魁正的“自我作古”除了自省,还是有感于时弊而发的。对画家个人而言,可以力戒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避免落入“匠人意致”。而对当时工笔花鸟画的现状而言,则有着提示警醒,真正起到“守道救世”的作用。黄色交响66x66cm纸本设色年“自我作古”是画家“活笔”的开始。李魁正不仅离开了工笔而探向写意,而且离开了花鸟画而转习山水画。他于写意花鸟一脉,从朱屺瞻、齐白石、吴昌硕起手,往上祖述虚谷、恽南田、八大、徐渭、孙隆诸家,领会各自的笔墨特点。于山水一路,由李可染、黄宾虹直追石涛、龚贤诸家,深及文人画传统,感悟其中的笔意气韵。看过他临仿的诸家习作,知其对于各家多有心会,而活笔的尝试在《山野晨歌》(年)、《起飞》(年)、《装点江山处处春》(年)等作品中显露出初发的新意。这些作品专意配上了山石及环境,花鸟仍用工笔双勾设色,山石水岸则工中带写,墨色交融,统协起全画,风格上不失于派双勾重彩的基调,而笔致意趣已逸出了家数,显露出变法的苗头。金牡丹68x45cm纸本设色年此次自我作古,仅仅只是小荷初露,接着便戛然而止了,而且一停四年,在花鸟画界少见响动。李魁正后来坦言,从年封笔到年推出获金奖的新工笔画作,这四年都是在探路。这期间美术界可谓热闹非常,初有85美术新潮,继有中国画转型的大讨论,随后引动了实验水墨,工笔花鸟画也在酝酿新作联展。其时画界摇动,而李魁正却能静心独处,沉潜下来,专注于研究近现代中西融合,开宗立派的画家个案,观察林风眠、李可染、刘海粟、朱屺瞻、吴冠中诸家先立风格,再吸纳传统,后自成家数的艺术道路,对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规律作学理的认知。如他所言:风格的创新不止一途,可以先继承后创新,也可以先立新后继承,还可以边继承边创新,一个成功的画家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的路,有自己独特的表现特色和风格面貌。如李魁正自己,既有良好的传统根基,又逢中西文化新一轮对话的机遇,先立个性风格,再求完善,于他是再适合不过的。“道与我协”,这应该就是李魁正此次封笔的价值。鉴于前贤的经验,他这次注定是要伸手向西方“拿来”的。泼墨葫芦x66cm纸本设色年惟能知他人之工,则己之所造也深。于是他开始转向研究西方美术的现代风格演变,重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yuf.com/hyzz/632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芋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