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这些“孤独的”粒子
在到达彼岸之前
曾经去过这么多有趣的地方
哪怕最终因为概率不足而被抵消
也足以令人神往了
别人疯狂的时候,我会更加冷静。
所以昨晚帮主啥也没买。
因为确实不缺啥要紧的物事,需要赶这个趟儿来添置。(画外音:主要是穷。)
如果硬要说保持了商业的理性,还是为此特意做了两件事。
一是公司安排器械采购的同事以折扣价买了数十根泡沫轴,给接下来的新店备用。
几十块钱一根的优惠差价,很扎实的省下了一笔建店费用。
但也不能贪图便宜,屯太多。情况总是在发生变化,器械和门店方案在未来都有调整的可能性存在。以前吃过闷亏,一次采购了十几吨杠铃片在手,后来想更换采购链,优化配置的时候,平白无故给自己添了大难题。
二是和会员们很开心的玩了个小游戏。
“每年的这一天,都是我数学修为的巅峰”——这是某周刊对今年“双十一”的戏语,所指自然是商家与买家,各种围绕打折策略的环环相扣的权谋算计。
相对而言,我们是出奇的实在了,没这么多小心思。
就真的是出了一道数学题,前十名答对的会员可以获得一张月卡。不需要付定金,不需要预充值,更没有捆绑式销售。但只给答案不行,要有解题的思路和过程。也借此机会,轻健身全体客服和帮主一起回顾了什么叫“洛必达法则”和“泰勒展开”——假如他们连三角函数基本公式都忘了,那就真的不能胜任轻健身的日常了。
最终在帮主及时喊停之前,客服已送出12张月卡。
是我的错,低估了会员们的实力。(明年要考虑提高一下题目难度.....)
会员Leviiloy的解答
狂欢,其实是一群人的孤独。
上点儿年纪的人都知道,双十一,本来是属于孤独者的节日,后来才成为了电商狂欢节。
但帮主一直不明白为什么“11.11.”会被叫“光棍节”。4个“1”,给人一种成双成对的感觉。仅论孤独感的话,“1.11.”,或者“11.1.”,那种令人目瞪口呆,因应对比而带来的心理落差,让人心碎的顾影自怜的场景,不应该更合适吗?
但既然约定俗成了,也就不要纠结了,认真深究起来本身就没啥道理可言。
比如地球环绕着太阳公转一周,称为“一年”,以此天文现象为基础,人类文明摸索掌握了农耕规律,春耕秋实,顺带发明了很多用于祭祀,欢庆或纪念的日子。这个传承自农耕文明的时间节奏,对现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造成过多困扰,还创造了稳定可持续的消费机会。
刚好,上周某天是帮主“一年一度”的生日。因为个人喜好,我从不为此特别准备什么物事。倒是刚好去了番禺一家名唤“喜临院”的小酒店晚餐。在那颇为独特的环境中,挚友美食相伴,权当庆祝了。
酒店在洛溪大桥脚下一片农田与水岸边上,改造自一个旧船厂。原本的船坞里还泊着一艘游艇。最近的时节恰好是南粤最舒适的日子,不冷不热,不闷不湿。餐桌就摆在船坞边上台阶旁,大榕树下的微风拂面与远处大桥上交通往来的繁忙景象交相辉映。虽然身处超巨型都市的边缘地带,却颇有一种到了阳朔的感觉。
脚下铺满灰色的小石砾,踩上去唏嗦作响。曾经在南加州作过的那些私宅项目,小花园最喜便是这些石砾洒满的铺地,洁净朴素而有弹性。
简简单单的两个菜品。带子芒果的前菜,还有配以海盐的炭烤牛扒,都是那种适合细嚼慢咽,静心品味的食物。
用锋利的餐刀将肉切成一小块,蘸上几颗盐粒,放入口中,脂肪弥散在炭火炙烤过的肉质纤维中,一经咀嚼之下,口腔里便被肉汁的丰满感受所浸润。
身处果树桑竹的慢节奏,月朗星稀间,精心调制的食物所带来这份甜美富足,自然而然便会让你暂时放下身上所背负的诸多琐碎,聆心细品。
其实生活并不需要每时每刻的狂欢,个中那些不期而遇的精彩细节,才是最动人的部分。而美食,自然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当然,相比于帮主这种糙汉,只有那些更为执着的人,才能够从中发掘出更多的快乐。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剧情极其简单,就是一位中年大叔的在线吃播。连吃7季,每季都有超高人气和口碑。
井之头五郎这位50岁单身大叔,对于美食有着虔诚的宗教一般的热情。他关于灵魂的终极思考,也一直徘徊在三个基本问题之上:
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带着这份当代青年每天都需要面对的灵魂考验,五郎叔走街串巷,执着的寻觅心中的食物。正所谓“不是在吃,就是在找吃的路上”,哪怕一家看起来门面最寻常的餐馆里,也可能潜藏着令人满足的情绪。
饥肠辘辘之间与美食狭路相逢,在这份求之不易的生命大和谐面前,所谓的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有一首歌,叫《一个人的旅行》,戴佩妮的,列举了一堆一个人过的开心事情。
我要一个人去东京铁塔看夜景我要一个人去威尼斯看电影我要一个人去阳明山上看海芋拍偶像剧我要一个人去纽约纯粹看雪景我要一个人去巴黎喝咖啡写信......我要一个人在希腊梦见苏格拉底我要一个人的通宵看完鲁迅的背影我要一个人呆呆的在浴缸里思考阮玲玉我要一个人的北京探望孟姜女我要一个人的书局和志摩谈情我要一个人的旅行......嗯,至少看起来还挺喜气的。
咖啡馆的玻璃窗外,一位电商模特,面容俏丽的姑娘快速的向同伴示范着各种造型姿态,一颦一笑的妖娆,撩拨着窗内这位少年人的心。痴痴的看了十分钟后,他才若有所思的低下头,继续自己未竟的论文作业。哎,这青春的甜美里,已注定埋藏着这份日后难以忘怀的苦涩。
健身,想来也是一份值得一个人安静享受的快乐吧。
从少年时代起,我一直执着于打篮球。打着打着,曾经的球友一个个都消失了。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再喜欢篮球了,只是因为年纪大了,各有各的忙碌,或者转了别的城市讨生活,或者茶米油盐周末补习班,或者身体不能再承受那种剧烈的挣扎。
跑步倒是可以一个人不需要队友,对我而言固然也很重要,但与篮球相比,还是少了很多乐趣。
帮主依然会去打球,一个人背着大包,走进球场,按照野球场的江湖规矩,自己投投篮,顺带找陌生的小伙儿组队,打打玩玩2个小时,再击掌告别。所谓麻烦,最多不过下次再来,又是另一帮不认识的脸孔,从头再来而已。
健身自然是完全不需要这些繁琐流程的。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健身房,更加的纯粹。
来了,安静的练,练完走。
门店渐多,那些喜欢独来独往的训练者也多了起来。
我们坐在后台值班,看着监控,偶然捕捉到的有趣场景总是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杭州与广州的两个门店午夜,身形相仿的两个人坐在同一台器械上,刷着手机。他们自然彼此并不认识,只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yuf.com/hyzp/9338.html